更闻席曲瑶山释义


【更】1. 改变,改换:~正。~生(重新获得生命,喻复兴)。~衣(a.换衣服;b.婉辞,上厕所)。~定(改订)。~迭(轮流更换)。~递。~番。~新(旧的除去,新的建起)。~张(调节琴弦,喻变更或改革)。  2. 经历:少(shào )不~事(年龄小,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)。  3.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为五更:~时。~阑。~夫。~鼓。~漏(原指计时用的漏壶,后泛指时辰)。 | ◎ 愈加,再:~加。~好。~上一层楼。

【闻】1. 听见:~诊。~听。~讯。博~强记。~过则喜。~鸡起舞(听到荒鸡鸣而起舞,喻志士及时奋发)。  2. 听见的事情,消息:新~。传~。见~。  3. 出名,有名望:~人。~达。  4. 名声:令~(好名声)。丑~。  5. 用鼻子嗅气味:你~~这是什么味儿?  6. 姓。

【席】1.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,古人用以坐、卧,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:~子。草~。苇~。竹~。凉~。~地而坐。~卷(juǎn )。  2. 座位:~位。~次。出~。列~。  3. 酒筵,成桌的饭菜:筵~。宴~。酒~。  4.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:四~。  5. 职位:主~。西~(塾师)。  6. 量词:一~酒。  7. 姓。

【曲】1. 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~。~折(zhé)。~笔(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、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;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)。~肱而枕。~尽其妙。  2. 不公正,不合理:~说。~解(jiě)。委~求全。  3. 弯曲的地方:河~。  4. 偏僻的地方:乡~。  5.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:酒~。~霉。  6. 姓。 | 1. 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式:~艺。~话。  2. 歌的乐调:~调(diào)。~谱。异~同工。~高和(hè)寡。

【瑶山】1.传说中的仙山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南郊颂序》:“宛若千仞,状悬流之仙馆;焕如五彩;同瑶山之帝坛。”唐虞世南《奉和至寿春应令》:“瑶山盛风乐,南巡务逸游。”明汤显祖《紫箫记·托媒》:“青楼那到瑶山静,花酲柳梦浑难醒。”清曹寅《畅春宴张灯赐宴归舍恭纪》诗之二:“狂收瀚海鲸鯢靖,清润瑶山草木新。”参见“玉山”。2.比喻俊美的仪容,亦喻指仪容俊美的人。宋毛滂《蝶恋花·送茶》词:“七琖能醒千日卧,扶起瑶山,嫌怕香尘涴。”宋杨无咎《齐天乐·和周美成韵》词:“纱纬半捲。记云嚲瑶山,粉融珍簟。”参见“玉山”。漢

更闻席曲瑶山的用户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