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塞厌荟薱释义


【茅塞】子·尽心下》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用之而成路;为閒不用,则茅塞之矣。今茅塞子之心矣!”茅塞,谓为茅草所堵塞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十》:“睨温泉之峡,当在其南,中亦有峡南下,第茅塞无径,遂随道西北上。”后人用《孟子》语意以比喻思路闭塞,或愚昧无知;且多作为自谦之词。宋王明清《挥麈馀话》卷二:“仲信寓越之萧寺……时一相过,未尝不剧谈终日,有补于茅塞为多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玄德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‘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拨云雾而覩青天。’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述异》:“吾兄真解人也,小弟胸中茅塞

【厌】1. 嫌恶,憎恶:~恶(wù)。讨~。~倦。喜新~旧。不~其详。学而不~。  2. 满足:贪得无~。

【荟】◎ 草木繁盛,引申为会集:~郁。~蔚(❶草木繁盛的样子,如“林木~~,烟云掩映”;❷云雾弥漫的样子,如“~~云雾”)。~萃(聚集,如“群英~~”)。~集(聚集)。 方言集汇

【薱】◎ 〔薆~〕草木茂盛,如“郁蓊~~。” 典

茅塞厌荟薱的用户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