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得而腊之以为饵释义


【然】1. 对,是:~否。不~。不以为~。  2. 以为对,答应,信守:~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~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  3. 这样,如此:当~。~后。~则。  4. 表示一种语气(a.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~”;b.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~”)。  5. 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:显~。忽~。飘飘~。  6. 古同“燃”。

【得】1. 获取,接受:~到。~失。~益。~空(kòng)。~便。~力。~济。心~。  2. 适合:~劲。~当(dàng )。~法。~体。  3. 满意:~意。扬扬自~。  4. 完成,实现:饭~了。~逞。~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  5. 可以,许可:不~随地吐痰。  6. 口语词(a.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b.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 | 1. 必须,须要:可~注意。  2. 极舒服,极适意: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,就~了。 | 1.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:要不~。拿~起来。  2.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

【而】1. 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  2. 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  3. 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~下。

【腊】1.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,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。  2. 冬天(多在腊月)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:~肉。~鱼。~味。  3. 姓。 | 1. 干肉:“噬~肉,遇毒。”  2. 晾干:“燃得而~之以为饵。”  3. 皮肤皴皱。

【之】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 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 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 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 5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  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~。  7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【以为】◎以为yǐwéi[presume;think;believe;consider]认为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以为旦噬己也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以为鄙吝。——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自以为必死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以为豪。——明&

【饵】1. 糕饼:香~。果~。  2. 钓鱼用的鱼食:~料。鱼~。钓~。  3. 喂:“穷鱼~奔鲸”。  4. 引诱:~敌。  5. 古代指牲畜的筋腱。

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的用户点评


抱抱猫炖鱼饭

2024-06-02 10:41:48

这句诗“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”,韵律平实而富有韵味,腊与饵的搭配巧妙,呼应了“然”字的韵律,使整句更加抑扬顿挫,令人耐人寻味。

岁月繁华

2024-05-30 01:17:19

这种用词精准而凝练,腊之于饵,有如精神之于诱惑,意境深远且通透。

醉卧美人膝

2024-05-21 15:12:23

这句诗表达了人生莫测,如同得到一块肥美的饵料,即便愚昧如我,也能琢磨出其中的哲理。

刺猬宝宝的大冒险

2024-05-20 15:30:51

此句犹如一幅毛笔画,淡雅古朴,却又蕴藏着丰富的哲理,颇有哲人风范。

断肠剑客

2024-05-15 19:39:19

这句诗“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”,用字简洁明了,韵律优美,让人不禁回味。腊饵二字古朴典雅,传统文化气息浓厚。整句流畅自然,意境丰富,引人深思。

捕蛇者说其它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