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柘影斜春社散释义


【桑柘】桑木与柘木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春之月﹞命野虞无伐桑柘,鸣鳩拂其羽,戴胜降於桑。”宋朱彧《萍洲可谈》卷二:“而先植桑柘已成,蚕丝之利,甲於东南,迄今尤盛。”元张养浩《寨儿令·绰然亭独坐》曲:“杨柳风微,苗稼云齐,桑柘翠烟迷。”清周亮工《樵川城中》诗:“林边桑柘好,何地认烽烟。”2.指农桑之事。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惟思涤瑕垢,长去事桑柘。”清黄宗羲《郑兰生八十寿序》:“先生沉名於桑柘,弋者何慕。”典

【影】1.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~。花~。倒~。幻~。~壁。~响。~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~无踪。~~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~。含沙射~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  2. 形象:摄~(照相)。留~。剪~。~印。~像。  3. 描摹:~写。~抄。~宋本。  4. 指“电影”:~评。~院。~片。~视(电影和电视)。~坛。

【斜】◎ 不正,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:~坡。~面。~度。~线。~视。 典

【春】1. 一年的第一季:~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~节。~色。~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~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~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~~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  2. 两性相求的欲望:~心。怀~。  3. 生机:大地回~。  4. 姓。

【社】1.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礼:春~。秋~。~日。~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国家)。  2. 团体或机构:报~。结~。

【散】1. 分开,由聚集而分离:分~。解~。涣~。~落。~失。~逸。  2. 分布,分给:~布。~发(fā)。天女~花。  3. 排遣:~心。~闷(mèn)。  4. 解雇:他干的不好,让那家饭店给~了。 | 1. 没有约束,松开:松~。~漫。懒~。~曲。~记。~板。~文。披~头发。  2. 分开的,分离的:~居。~乱。~座。~兵游勇。  3. 零碎的:~碎。~装。~页。  4. 中医称药末:~剂。丸~膏丹。

桑柘影斜春社散的用户点评


自由的灵魂

2024-06-04 18:30:48

这句诗简直是写出了心里话!桑树影斜,春天的生气勃勃,社会开始慢慢活跃起来!realistic and poetic!

月亮的微笑

2024-06-04 15:57:20

这句诗令人拍案叫绝!斜阳倾斜洒在桑树上,温柔又优美,跟社会散场的气氛完美结合!想象力爆炸啊!诗人的用词真的是太惊艳了!

浮云掠过

2024-06-04 09:44:43

超有意境!这句诗像极了一个优美的画面,春天的暖阳洒在桑树上,微风轻拂,社会的繁华宛如画卷展开!太有感觉啦!

爱情如电

2024-06-03 07:27:29

桑柘影斜春社散。此句乃以抒发离散之情,言至深入,感人至切。桑树、柘树高低参差交错,树影随着斜阳而倾斜,给人一种凄凉之感。春天社团散去,人们纷纷离去,留下阶前落单身影。社散二字,凄凉之意愈浓。通过以物比人的手法,将人的悲伤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。此句传情达意,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关于离别的感受,令人不禁为之动容。

文身艺术

2024-05-31 17:58:58

桑树影倒映,春社散场。简短而有深意,饱含哲理!诗人用情景描写抒发情感,悄悄让人陷入了沉思之中,too deep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