状如松江之鲈释义


【状】1. 形容,样子:~貌。奇形怪~。  2. 情况,情形:~况。病~。现~。  3. 叙述,描写:~语。~其事。写情~物。  4.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:行~。诉~。供~。  5. 特种格式的凭证:奖~。委任~。

【如】1. 依照顺从:~愿。~意。~法炮制。  2. 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:~此。~是。~同。~故。~初。游人~织。  3. 比得上,及:百闻不~一见。自叹弗~。  4. 到,往:~厕。  5. 假若,假设:~果。~若。假~。  6. 奈,怎么:~何。不能正其身,~正人何?  7. 与,和:“公~大夫入”。  8. 或者:“方六七十,~五六十”。  9. 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:突~其来。  10. 表示举例:例~。  11. 应当:“若知不能,则~无出”。  12. 〔~月〕农历二月的别称。  1

【松江】吴淞江的古称。唐陆广微《吴地记》:“松江,一名松陵,又名笠泽。”清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松江》:“唐人诗文称松江者,即今吴江县地,非今松江府也。松江首受太湖,经吴江、崑山、嘉定、青浦,至上海县合黄浦入海,亦名吴松江。”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江南一·三江》:“三江皆太湖之委流也。一曰松江,一曰娄江,一曰东江。”

【之】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 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 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 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 5. 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  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~。  7. 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
【鲈】1. 〔~鱼〕体侧扁,嘴大,鳞细,背灰绿色,腹面白色,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。生活在近海,秋末到河口产卵。为常见的食用鱼类。  2. (鱸) 方言集汇

状如松江之鲈的用户点评


烟花易冷

2024-06-06 03:07:45

作者运用“状如”这样的比喻手法,将鲈鱼之姿与松江之景相媲美,穿插其中的比拟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启示,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的生机与活力,更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。通过这样的比喻,读者的心灵也会得到一种超然的美感体验。

浮云掠过

2024-06-05 19:26:25

“状如松江之鲈”这句,可谓是无比精彩之佳句。诗人以若有若无之妙语,将松江之清澈、宽阔之景与鲈鱼之轻盈、飘逸特征融为一体,笔下长出了一幅神来之境。如此描写,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,更使读者体味到一种清新淡雅之美,充分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景的赞美和热爱。

疯疯癫癫的世界

2024-06-04 15:28:05

状如松江之鲈,句中用“如”字,将鲈鱼之形态与松江相比。松江河水清澈,洁净如镜,而鲈鱼体态飘逸,如行云流水,状似无骨之柔软。此句通过对比,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、柔和流畅的意境,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联想。

TwinklingEyes

2024-06-03 13:57:35

“状如松江之鲈”这句诗,以简洁之辞,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邃感悟。诗人选用鲈鱼与松江的比拟,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这种比拟之美,不仅在意象的具体描绘中得以体现,更体现了作者对鲈鱼之美的情感寄托,使读者感慨自然之美,自然之妙。

舞动的雪花

2024-05-31 16:12:39

“状如松江之鲈”一词中的“如”字,可谓是点睛之笔。以如之意,表现出作者对鲈鱼之态的描绘,并将其与松江相联,把两者之美妙融合成一体。如此比拟,使整句达到抒情抒怀之美,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唯美意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