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戎楚蜀应全未释义


【总戎】军事;统率军队。《魏书·尉元传》:“臣以天安之初,奉律总戎,廓寧淮右,海内既平,仍忝徐岳。”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帝总戎北伐。”唐杨炯《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》:“吐蕃不庭,詔英王为元帅,总戎西讨。”宋叶适《亲征》:“太祖、太宗未尝不自总戎;真宗之初,固已幸大名矣。”2.统帅。亦用作某种武职的别称。如唐人称节度使为总戎;清时称总兵为总戎。唐杜甫《将赴成都草堂》诗之五:“共説总戎云鸟阵,不妨游子芰荷衣。”仇兆鳌注引黄希曰:“唐人以节度为总戎。”唐岑参《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》诗:“詔出未央宫,登坛近

【楚】1. 落叶灌木,鲜叶可入药。枝干坚劲,可以做杖。亦称“牡荆”。  2. 古代的刑杖,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:捶~。夏~。~掠(拷打)。~挞(拷打)。  3. 中国春秋时国名:~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~声。~歌(楚人之歌)。~狂。~腰(泛称女子的细腰)。~辞。四面~歌。~材晋用(指使用他国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  4.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省:~剧。  5. 痛苦:苦~。痛~。凄~。酸~。  6. 清晰,鲜明,整洁:清~。衣冠~~。  7. 姓。 网

【蜀】1.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:~本(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)。~客(旅游蜀地的人)。~椒。~绣(四川出产的刺绣)。~锦。得陇望~。  2. 中国朝代名:~汉。  3.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。

【应】1. 该,当,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:~当。~该。~分(fèn )。~有尽有。  2. 回答:答~。喊他不~。~承。  3. 随,即:“桓督诸将周旋赴讨,~皆平定”。  4. 姓。 | 1. 回答或随声相和:~答。呼~。~对(答对)。~和(hè)。反~(a.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,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;b.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;c.回响,反响)。  2. 接受,允许,答应要求:~邀。~聘。~考。  3. 顺合,适合:顺~。适~。~机。~景。~时。~用文。  4. 对待:~付。~变。

【全】1. 完备,齐备,完整,不缺少:齐~。完~。智勇双~。求~责备。  2. 整个,遍:~部。~国。~民。~神贯注。~心~意。  3. 都:代表~来了。  4. 使不受损伤:保~。  5. 姓。

【未】1. 不,不曾,没有:~必。~曾(céng )。~来。~尝。~竟(没有完成的)。~及(a.没有来得及;b.没有达到)。  2. 地支的第八位,属羊。  3. 用于记时:~时(下午一点至三点)。  4. 放在句末,表示疑问:“君除吏尽~?吾亦欲除吏”。 典

总戎楚蜀应全未的用户点评


samurai

2024-05-25 10:45:25

总戎楚蜀,戎楚两地皆有战乱,蜀则多山险阻,暗藏各种危难与挑战。全未二字道出作者的心境,情绪始终飘忽不定,如同烽火断续升腾,是一种无奈与愤怒的抒发。

RainbowDreams

2024-05-23 21:07:39

总戎楚蜀应全未,诗句中怀着深深忧虑。总戎意味着兵刃之下无数生灵,楚、蜀则代表着相距的疆界。应全未则为徒两国未能相互支援,或代表未能实现和平,令人嗟叹不已。

心事如雨

2024-05-23 02:57:50

总戎楚蜀应全未,此五字满怀悲壮之意。总戎象征着战事频仍,生民涂炭;楚、蜀为古代两大势力,应全未则意味着彼此间的未尽联络或未尽合作,令人不禁感慨万千。

SunflowerSeed

2024-05-22 06:56:52

总戎楚蜀应全未,四个字“总戎楚蜀”,措辞精准,富有古韵。全句节奏明快,起承转合自如,展现出慷慨悲壮的气势。

夜里看珠宝

2024-05-21 09:33:39

总戎楚蜀,整个句子悲壮中蕴含着坚韧,坚守信仰与责任到最后一刻。应全未,语言简洁直白,却透露出蕴含的深意,令人回味无穷。